首页
集团概况
集团简介
领导班子
组织架构
成员单位
部门职责
发展历程
新闻中心
集团新闻
企业动态
水务公告
媒体聚焦
行业动态
业务板块
供排污运营
水环境治理
工程建设
水务产业链资源
滨水土地开发
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
水务风采
学习园地
企业VI
党建工作
党建要闻
纪检监察
员工之家
青年园地
巾帼风采
意识形态
政策法规
党内法规
国家法律
地方法规
人力资源
人才理念
人才建设
人才招聘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集团新闻
企业动态
水务公告
媒体聚焦
行业动态
2019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期待更多蓝天碧水净土
发表时间: 2019-05-05 17:50:00
浏览: 192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首要的就是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蓝天永驻、清水长流、绿地常在,越来越多的地区已交出了漂亮的绿色成绩单。
污染防治攻坚战对当前的中国来说,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间,应该有重点、有区别,但是从当前中国大气、水、土壤污染的现状和程度看,强化防治刻不容缓,而且是全方位的立体战。同时还要着力营造政府依法监管、企业合规排放、大众绿色消费,各尽其责、良性共进的外部环境。
2019:污染防治攻坚战关键年
污染防治攻坚战作为党的十九大确定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一年多以来,各地各部门、社会各界扎实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总的来说,这场攻坚战开局良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明显改善。
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给出了一组数据:
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细颗粒物平均浓度继续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如京津冀地区细颗粒物平均浓度2018年比2017年下降11.8%,未达标城市细颗粒物(PM2.5)年平均浓度43微克/立方米,比2017年下降10.4%。
在水资源消耗方面,尽管用水总量和人均用水量因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的提升有一些增长,但是在用水结构和节水方面有所进步。如在用水结构方面,用于生态修复的补水增长幅度较大,达到3.8%。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73立方米,比上年下降5.1%;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45立方米,下降5.2%。人均用水量439立方米,比上年增长0.6%。
在水污染防治方面,海水的水质改善幅度较大。近岸海域417个海水水质监测点中,达到国家一、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的监测点占74.6%,比2017年增加6.8%;三类海水占6.7%,比2017年下降3.4%;四类、劣四类海水占18.7%,比2017年下降3.4%。
不过在常纪文看来,虽然2018年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各方认可的成绩,但是生态环境保护的成效还不稳固,主要表现在各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和能力不均衡,一些地方发展绿色经济的基础和能力不充分,如大气和水质的改善过程可能还会有所反复。
2019年是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生态环境保卫战的关键一年。常纪文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今年,污染防治攻坚战会进行中期评估。在这一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还会遇到如下挑战:一是尽管节能、节水和清洁能源发展工作有进步,但是用能总量和用水总量继续有一定幅度的增长,生态环境的压力并未有效减轻。二是中西部地区“散乱污”企业的清理整顿任务艰巨。三是有效推进北方地区清洁取暖难度较大。四是一些流域上中下游经济基础不一,人口多、产业密集,工业、农业和第三产业所产生的环境污染交汇,农村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薄弱,全流域水质改善的明显进程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需要按照中央的部署,深入贯彻落实打赢蓝天保卫战和打好六个战役的行动计划,稳中求进,确保促进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如期实现。”常纪文表示。
重点打赢蓝天保卫战
关于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是重中之重,要以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为刚性要求,强化联防联控,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还老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
常纪文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为了打好柴油货车污染防治攻坚战,促进长途的公路运输转为节能的铁路和水路运输,和2017年相比,2018年货物运输周转量增长4.1%,铁路运输总量增长9.2%,水运总量比上年增长4.7%。”
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已经进入攻坚期,末端治理减排空间越来越有限。目前突出的问题有:环境治理体系有待完善、能源清洁化利用水平低、“散乱污”企业问题突出、产业结构与布局亟待调整、环境监测数据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为此,抓紧制定打赢蓝天保卫战责任清单、大力推进能源清洁高效开发利用、加大重点区域“散乱污”企业治理力度、实施积极的环境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加强环境空气监测与质控能力建设。
碧水、净土也不放松
2019年1月3日,中央1号文件提出“落实河长制、湖长制,推进农村水环境治理,严格乡村河湖水域岸线等水生态空间管理”。
“河长制、湖长制”如何发展、长江保护修复、区域水体治理、黑臭水体治理……水污染问题始终都在牵动着两会代表的心。
当然,相对于蓝天和碧水,我们脚下的这一方泥土或许污染更为严重。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滞后性等特点,一旦被污染,治理代价甚至比水、空气污染治理更大。目前,我国土壤修复资金需求缺口巨大。据初步估算,若要修复全国全部已调查出的受污染土壤,保守估计需高达万亿资金。(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上一条:
“绵竹城乡供排水一体化”成水务PPP新标杆
下一条:
深圳:今年要全面消除黑臭水体
关闭返回
无遮挡十八禁在线视频真人-国产成人免费无庶挡视频-永久免费福利第一网站-夜色福利院在线观看免费